【ITC分享專刊】錄播四大跟蹤技術介紹
2016-12-02ITC【分享專刊】錄播四大跟蹤技術介紹
錄播跟蹤技術國內目前有4大類。跟蹤其實掌握其本質就行,到底要跟蹤那些內容,整個上課需要錄制的無非是幾個部分,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時如何跟蹤拍攝,當教師走下講臺講解時如何跟蹤拍攝,當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交互時如何跟蹤拍攝,當1個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怎么拍攝,當2個或2個以上學生回答問題怎么跟蹤拍攝,當學生走上講臺回答問題時如何跟蹤拍攝,當講臺上的學生書寫板書時如何拍攝,當教師書寫板書時如何拍攝,有2人或2人以上書寫板書時如何拍攝,當教師講解PPT時如何采集。
一、超聲波跟蹤技術
此類跟蹤技術出現在2004年,起到一個里程碑的作用,第一提出了全自動跟蹤切換的概念,讓人耳目一新,超聲波的原理像倒車雷達一樣,每一個或2個超聲波發射器對應1個或2個定焦攝像機,但教師在講臺上走動時,超聲波有阻斷,就切換到對應攝像機做拍攝。此類跟蹤技術特點是教師不用佩戴任何設備,可實現常態化教學。缺點是2個超聲波臨界位置容易出現丟幀現象。另外定焦攝像機機位固定,對高低不一樣的教師需實現在軟件設定高度,如不設定,就整個拍攝畫面不是很美觀,可能高個只拍到半個頭頂,低個占畫面三分之一高度。
二、紅外織網跟蹤技術
紅外織網跟蹤技術原理是在教室四面墻上裝上紅外發射條,紅外接收裝置,根據學生平均身高織成一張左右上下的平面網,當教師走動時,會有一個坐標點阻斷這張平面紅外網,根據這個坐標點來控制攝像機進行拍攝。這種跟蹤的特點是也可實現常態化教學,但缺點有2,1是紅外的先天缺陷,容易受強光影響,2是發射接收條都嵌在教室四周墻內離地面大約1.4米距離,容易損壞,維護麻煩,且階梯教室和不規則教室無法使用。
三、紅外發射模塊跟蹤技術
紅外發射模塊跟蹤技術要求教師佩戴領夾話筒,學生手持無線話筒。話筒上裝有紅外發射模塊,當話筒通電時,紅外模塊也通電后會有光點,通過可識別紅外光的攝像機撲捉紅外光點,根據光點的位置和移動控制攝像機進行跟蹤拍攝。優點是跟蹤準確,跟蹤范圍廣,確實除了紅外受強光影響的先天缺點外,教師學生必須帶話筒,實現不了常態教學。
四、圖像識別跟蹤技術
圖像識別跟蹤技術原理是根據定位攝像機對定位區域前后圖像的對比分析,如圖像有變化,并且變化幅度達到臨界點,控制攝像機對圖像變化區域做跟蹤拍攝。優點是不受強光等影響,也可實現常態化教學,定位相對準確,缺點是教室不能太大,長度在30米內。否則30米外一學生即使站起來,對整個畫面來說,變化的幅度達不到臨界點,也不會做跟蹤拍攝。圖像識別跟蹤技術里邊各廠家也有不同,也有個技術積累發展的過程。拿輔助攝像機來講,最早定位學生的輔助攝像機是2個(或4個),后期發展成1個。2個的是安裝在教室講臺的兩側,做成一個平面,當學生站起來時,2個輔助攝像機平面上會有1個交叉點,根據交叉點位置控制拍攝攝像機對該位置做拍攝。缺點是輔助攝像機安裝在黑板兩側離地面1米2左右的距離,安全沒有保障,階梯教室無法準確定位;同時對環境要求比較高,墻面有玻璃則需要在定位攝像機跟蹤平面上貼20cm磨砂帶,防止玻璃鏡像,出現跟蹤誤判;這樣就會造成觀摩室觀看教室的視角。定位學生的輔助攝像機是1個的,就相對2個的較為簡單,只對整個學生區域做拍攝,根據學生區域的變化控制拍攝攝像機做跟蹤拍攝。相對技術更先進一點。另外板書的跟蹤拍攝,也是一個重點。有無專門針對板書的攝像機,是做切換,還是把鏡頭拉近,鏡頭拉近就存在拉近過程也錄制下來,這個過程專業的講法就是個廢鏡頭。同時現在的錄播都是使用高清1080P的視頻效果,如果使用光學變焦大的攝像機作為老師或老師全景的攝像機,則無需使用板書跟蹤攝像機。因為老師板書時老師特寫攝像機已經把板書納入范圍內,同時老師全景攝像機也把黑板納入范圍內。
總結
現在市面上的錄播系統多種多樣,使用的技術和功能都是不一樣,要說哪家最好,哪家都說他們的是最好的。對于用戶來說,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只要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在用戶眼里就是最好的。對于錄播系統的跟蹤技術發展來說,圖像跟蹤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同時錄播系統里面的單個定位攝像機是最好的。優勢如下:1.設備減少了;2.對環境要求低了,適用更復雜的環境;3.跟蹤更穩定了。
ITC品牌的新一代錄播系統的跟蹤技術是非常棒的跟蹤技術。它采用了圖像跟蹤技術和人臉識別功能的結合,同時采用跟蹤攝像機和全景位攝像機相結合,無需另外配置定位攝像機,減少設備,安裝簡單。通過全景攝像機作為跟蹤定位攝像機來實現視頻跟蹤。板書和老師共用攝像機,高清1080P,高倍數攝像機,滿足板書需求,沒有板書的變焦過程的廢視頻,減少觀看人員的視覺疲勞,再結合圖像跟蹤技術和人臉識別的功能,完美地實現了人眼觀看外界的過程。
網站內容僅供參考,本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